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玩快3输了很多钱怎么办 > 新闻动态 > 日本战机挑衅受挫,不敌歼-15后仓皇撤离?“军事爽文”再现江湖

日本战机挑衅受挫,不敌歼-15后仓皇撤离?“军事爽文”再现江湖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1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我们渴望国家强大,这没错。但当这种朴素的情感被利用,变成流量至上的自媒体随意编造“军事爽文”的工具时,事情就变得复杂且危险了。那些添油加醋、移花接木的“胜利故事”,虽然让你一时爽快,却可能带来公信力受损、公众误判形势、优质内容被淹没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。

沉迷于虚假的“强大幻觉”,与直面现实、清醒认识差距相比,哪一个才是真正通往强大的道路?是时候擦亮眼睛,识破那些披着“爱国”外衣的流量陷阱了。

那些让你心跳加速的“胜利故事”

这种现象,我们私底下不少人管它叫“军事爽文”。它有没有市场?那当然有,而且巨大。为什么?说白了,我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呢。近代以来,我们国家吃亏太多,受尽屈辱,如今好不容易站起来了,军队也一天天变强,谁不盼着扬眉吐气?

谁不渴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硬气、受人尊敬?这些“爽文”啊,就像是给这份深切的渴望喂了颗糖,让你在字里行间就能体验那种想象中的强大和胜利,特别解渴。

前阵子,我们的辽宁号航母编队去西太平洋溜达了一圈,这是例行训练,展示存在。日本那边也按惯例派了舰机跟着,发了些通报,无非是航母在哪儿、舰载机起降多少架次之类的,挺官方的,数据流为主。

可你猜怎么着?这么几条平平无奇的信息,到了国内某些账号那里,瞬间魔幻了。硬是能给你“脑补”出一整出精彩大戏:说是日本的侦察机不安分,想凑近侦察,结果被我们的歼-15,甚至添油加醋地说被歼-15D电子战飞机给“安排”了,航电系统一通干扰,通讯中断,吓得灰溜溜地逃之夭夭。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提气?好多人信了,觉得这才是我们解放军的“真本事”。

把捕风捉影变成惊天大戏

为了让故事更逼真,他们甚至煞有介事地“引用”了一段据说来自日本飞行员的“采访”。说这飞行员“亲口承认”了当时多么紧张,通讯多么受限,似乎从侧面印证了是被我们的电子战飞机给收拾了。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,细节都有了,能不信吗?

问题是,你稍微花点儿时间去核实一下,会发现这完全是另一回事。日本防卫省那些天发布的通报,压根儿没提什么激烈的对抗,更没说什么飞机被干扰、逃跑。

你想啊,如果日本自卫队的飞机真被我们给“打跑”了,日本媒体会保持沉默?他们早就炸锅了,就算吃亏,也能找角度炒作,比如“中国军队危险动作”、“自卫队不畏强权”之类的,怎么着也得赚足眼球。可事实是,媒体上没啥动静,至少没有这种惊悚的“被撵跑”情节。这本身就不对劲。

再看那个所谓的日本飞行员采访,你去扒拉扒拉原视频、原报道,人家说的都是执行日常监视任务、应对地区安全挑战之类的官话套话,根本没提到跟我们歼-15正面“缠斗”或被干扰得狼狈逃窜的事儿。

至于“通讯受到限制”这类话,那是执行此类任务时的常规表述,双方都会采取措施避免自己的信息被对方完全掌握,这跟被电子战飞机干扰到失能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。把人家的常规、模糊表述掐头去尾,安到自己编的故事里当“证据”,这就不是简单的误读了,而是彻彻底底的歪曲。

所以,那场“日本战机被解放军打跑”的故事,基本可以盖棺定论了:这是某些账号基于朴素的爱国情感,再用添油加醋、移花接木的手法,生生“制造”出来的一篇标准“军事爽文”。

流量至上与情感变现的阴影

那么,这种“军事爽文”为什么能泛滥成灾呢?这背后,除了前面提到的朴素爱国情感基础,还有更深层、甚至有些扭曲的原因。

首先,是当下这个信息传播环境的驱动。互联网时代,信息多如牛毛,人们的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资源。很多自媒体、网络账号,它们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抓住眼球,制造爆款。而军事话题,尤其是这种带着强烈民族主义情绪、彰显国家强大的“胜利”故事,天然自带巨大流量。

所以,一些账号为了追求点击量、阅读量,为了赚取平台的收益,就会不择手段地迎合甚至煽动这种情绪。他们根本不在乎事实真相,更没想着严肃讨论国防问题,他们只是把公众那份渴望国家强大的朴素情感,当成了可以轻易变现的工具。这些人,打着“爱国”的旗号,干的却是消费甚至糟蹋公信力的事情。

其次,是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的问题。军事信息天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保密性,官方发布的信息往往是严谨而克制的,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公开。这就给了一些人通过猜想和演绎来“填补空白”的空间。

再加上很多人对现代军事、国际关系缺乏专业深入的了解,容易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或煽动性语言带着走。比如,看到外国媒体报道带有偏见或歪曲,就觉得“他们说的一切都是假的”,然后转头去相信国内那些更合自己心意、但完全没影儿的故事。

确实,有些外媒在报道我们时会有“唯心主义赢学”的倾向,明明吃亏了也要通过春秋笔法强调自己“存在”或“努力”,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通过编造更“爽”的故事来回应,更不能以此为理由去相信毫无根据的虚假信息。我们不能因为讨厌对方的叙事方式,就彻底拥抱完全虚构的“爽文”叙事。

最后,信息茧房效应也推波助澜。在算法的推荐下,你越是爱看这类“爽文”,平台就越是给你推送相似的内容。久而久之,你周围全是这种声音,听不到不同意见,看不到质疑的声音,越来越坚信自己愿意相信的,对事实依据和理性分析产生了排斥。

假高潮带来的真伤害

这种“军事爽文”泛滥可不是小事,它带来的后果是实打实的,而且挺严重。最直接的,是它会严重损害我们自身的公信力。这些瞎编的故事传到国外,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,不仅会被当成笑柄,还会让他们对我们官方真正发布的信息产生怀疑。时间长了,我们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。你自己说的话都不可信,别人怎么会信你?

其次,它会导致公众对真实的军事态势产生严重误判。如果大家总活在“打遍天下无敌手”的“爽文”里,就容易产生一种盲目乐观和骄傲自满的情绪,认为敌人都是纸老虎,低估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。

这种心态,无论是对国民整体的心理状态,还是对国家进行战略决策,都是非常危险的。战争是极其复杂、残酷的事情,是需要基于理性分析和准确判断的,它绝不是网络游戏里那种一路“砍瓜切菜”的剧情。靠“爽文”是永远打不赢现实中的战争的。

再次,它让真正的军事科普和专业分析变得难以传播。当那些劲爆、刺激、不需要思考的虚假信息充斥网络时,那些严谨、平实、需要一定知识门槛的分析文章就很难吸引到公众的注意力。劣币驱逐良币,真正有价值、能增长知识、提升认知的优质内容,就这样被淹没在“爽文”的汪洋大海里。

最后,它实质上是对公众朴素爱国情感的一种廉价消费和绑架。真正的爱国,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是理性地看待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,是正视差距、不断努力奋斗,是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它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和坚实的行动,而不是靠编造虚假的“胜利”来麻醉自己。

那些制造“军事爽文”的人,他们声称自己是“爱国”,但他们更爱的,恐怕是流量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真正的强大,藏在清醒的眼睛里

当然,我们渴望国家强大,为我们军队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,这是完全正当而且健康的民族情感。我们的军事实力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,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、军工战士、部队官兵的辛勤付出,是值得我们发自内心骄傲的。

但这种骄傲,必须是建立在对事实清醒认知的基础上的,必须是基于对自身真实实力准确判断的。它不该,也绝不能,靠几个“故事大王”在网上拍脑袋胡编乱造来维持。靠“军事爽文”撑起来的所谓“民族自信”,就像是沙滩上用沙子堆起来的城堡,看着挺壮观,可一阵浪打过来,就什么都没了。

所以,下回再刷到那些看着特别“过瘾”的军事故事时,不妨让心里的热血稍微凉一凉,多问自己一句:这事儿是真的吗?有没有权威来源?有没有其他证据印证?还是只有那么几个经常写这种文章的账号在说?保持一份审慎和批判性的思维,这是在信息洪流中不被冲走的必要工具。

让理性回归,让事实说话。这不仅是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国防力量最起码的尊重,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,也是对“爱国”这份沉甸甸情感最负责任的守护。真正的强大,不是活在别人编织的胜利幻梦里,而是敢于直面现实,用清醒的眼睛去看清这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。



TOP